
上海六院何鹤皋代挂号价格分享心得
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六人民医院东院(以下简称“市六东院”)在美丽的东海之滨、滴水湖畔正式开工建设。2012年10月26日医院建成并顺利开业试运行。自此,一家驻扎临港、服务浦东、探索公立医院改革发展方向的上海东部新建三级医院开启了她救死扶伤、创新服务的征程。一、医院基本情况“百年底蕴,全新起点”是市六东院给人们最深刻的符号印象。秉承百年六院医疗特色和文化底蕴的市六东院,坐落在美丽的南汇新城滴水湖畔,紧邻上海自由贸易区(洋山),占地面积150亩,建筑面积7.2万多平方米,核定床位600张,设42个专业业务科室(其中临床科室33个、医技科室9个),是一所集医、教、研于一体的三级甲等综合性医院。2014年医院门急诊总量达334707人次,其中门诊量268887人次,急诊量65820人次;出院患者11613人次,平均住院天数为9.13天。先进的医疗设备是提高诊疗质量的关键。市六东院拥有3.0T核磁共振、64排CT、DSA、SPECT、DR、以及全自动生化分析仪等先进医疗设备,还配备包括HIS、PACS、LIS、RIS、手术麻醉、临床路径管理、心电生理等多套信息系统。人才建设是立院之本。市六东院与母体医院在人才方面实行一体化管理,六院临床、医技科主任兼任市六东院临床、医技科主任,全面负责东院科室的建设和发展。医院也积极推进不同层次的人才培养,制定后备博导、后备硕导、院级优青和院级课题的建设和管理办法,加大对青年人才的培养和支持力度,鼓励进行基础和临床方向的探索性研究,使中青年医务人员的科研能力得到进一步提高,为申请更高级别人才和科研项目打好基础,目前市六东院医务人员567名,其中高级职称人员80名,博士研究生导师9名、硕士研究生导师31名;全院医生共计180名,其中研究生学历的比例达到90%学科建设是衡量医院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标志。市六东院将母体医院目前的省部级以上重点学科(骨科、内分泌代谢学科、耳鼻咽喉科、医学影像科、急诊医学科)纳入东院重点学科,设置了5个院级特色学科(肿瘤内科、神经外科、麻醉科、心血管内科、呼吸内科)和1个后备特色学科(妇产科)。分梯度差额拨付学科建设经费,拟经过三年的培养,将这些重点学科和特色学科打造成医、教、研方面有一定影响力的学科,并能有效带动其它学科的发展。同时作为对特色学科建设的补充,东院遴选了第二批特色专业12个。2014年以母体医院为依托获上海市科技进步奖一等奖1项、上海市浦东新区科学技术奖一等奖1项。一人次入选上海市优秀学术带头人,一人次入选上海市领军人才。以母体医院为依托单位获院外纵向课题共12项,其中国家级3项、市部级4项、校局级5项,以第一完成单位获院外纵向课题共20项,其中市部级课题2项、校局级课题11项、区级课题6项、协会级课题1项;发表SCI/EI论文44篇,统计源论文76篇。二、医院综合改革试点情况“综合改革创新服务”是上海市委、市政府寄予市六东院的战略期望。市六东院作为上海市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单位之一,建院伊始即在医院管理模式、投入补偿机制、医疗服务规范、内部运行机制、评价监管机制、医保支付机制等多个方面积极探索实施各项综合改革试点工作。“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医院实施理事会领导下的院长负责制管理新模式。2013年3月市六东院理事会成立,作为医院最高决策机构,理事会负责审议医院财务预算编制和执行情况、医院行政工作计划,听取医院院长的年度工作报告并督促检查院长工作,聘任医院行政领导班子,审议医院内部收入分配方案以及决策医院其他重大事项。同时为进一步强化经济运行和财务活动的会计监督工作,加强成本核算与控制,实施内外部相结合的审计制度,2013年10月市六东院正式实施总会计师委派制。市六东院在理事会的领导下创新形式、认真谋划,面对距离市区75公里,周边仅1.5万常驻人口的困难情况,以新的理念、新的思维、新的方法使得医院业务逐渐走上正轨。规范医疗行为,控制医疗费用是医改惠民的主要方面。市六东院自2013年1月5日起,率先实施药品零加成机制改革,各类药品全部按进价销售,同时适当提高门诊诊疗费、床位费、护理费等30余项医疗服务项目的价格。医院还与上药、国药公司签订药品供应链服务外包合作协议,积极探索药品零库存的服务模式。在药物使用规范方面,医院通过制定临床科室抗菌药物使用指标,将指标完成情况与科室绩效考核挂钩,并组织院领导与各临床科室签订责任书,严格控制抗菌药物使用。年内抗菌药物使用指标均达到国家相关规定。医院同时要求临床优先使用基本药物,优先使用疗效确切、操作方便和价格低廉的适宜技术;严格控制、规范使用抗生素、高值耗材和贵重药品,保证慢性病患者用药。改善医疗服务,提高医疗质量是医改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市六东院致力探索实行优质医疗服务新规范。制定《门诊医生标准化接诊路径》,规范医生在接诊过程中的问诊、查体、诊断、病史书写、治疗意见与健康宣教等医疗行为,保证每个患者门诊诊疗时间不少于10分钟,进一步改善患者就医体验,提高医疗质量与病人满意度。2013年底前